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长宁县法院:党建引领“四大角色”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作者:王燕  发布时间:2020-12-29 16:59:37 打印 字号: | |

2020年,长宁县人民法院在县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目标,以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工作主线,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武装和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主动服务全县大局,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各项工作同频同振,稳步推进。

勇做危难战时“排头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党员干警争做疫情阻击战中的“排头兵”,主动请缨参战,组成防疫党员先锋队,分别设立了协调联络组、防控宣传组、法律服务组、综合保障组等4个工作小组,配合全县统筹安排,深入乡镇、社区,扎实做好摸排登记、体温监测、消毒清洁、公益宣传、诉讼服务保障等防疫工作。期间,防疫党员先锋队在分包的片区内劝导群众970余人次,入户排查5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党员干警积极主动捐款,捐款率达100%,入党积极分子均主动要求捐款,贡献力量。


 


为保障审判业务不掉线,党员法官带头开展智慧战役,开启办案“云”模式,利用“四川微法院”、“云上法庭”、远程提讯系统等智能化应用平台,采取互联网远程开庭、院坝法庭等形式开庭,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隔空互动”、远程调解。期间,全院通过“院坝法庭”审理案件25件,互联网远程开庭86件,调解结案34件,开庭审理案件实现了科技法庭使用率100%,庭审直播率100%。执结案件61件,执行到位金额316万元,网络查控财产37万元,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人次,限制高费39人次。


 


甘为脱贫攻坚“清道夫”

持续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工作”,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的村党支部开展融合党建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使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鼓励全体党员将党的温暖化作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形成以党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活动,让党员群众亲身感受到各级党组织、帮扶单位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心关爱。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每月走访贫困户1次以上,广泛宣传、解释、落实现有的帮扶政策,做好记录,完善一户一档资料,掌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及时补好脱贫中的短板,积极当好精准扶贫的“清道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清除障碍,巩固脱贫成效。


做好旅游发展“护航员”

推进服务大局实质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全县全域旅游、竹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主动为县委“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服务。对于景区企业、商户遇到的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开通财产保全“绿色通道”,保障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长宁县法院党总支在竹海法庭成立竹海法庭支部,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支部书记,竹海法庭庭长担任支部副书记,竹海法庭支部将每年第一个主题党日确定为“承志日”,新同志进入支部第一课就是在结对师父的带领下,在余泽鸿烈士故居前宣誓、传承遗志,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注入精神动力。在“泽鸿精神”的映照下,“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精神入脑入心,队伍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持续增强,切实做到“党建带队建,队建促审判,审判护公平”。

 在两海新区(蜀南竹海景区)设立“诉讼服务站”和巡回审判法庭,配置了完备的审判设施,将诉讼服务触角延伸至景区、送到游客面前。建立假日巡回法庭制度,党员法官节假日轮流到蜀南竹海、古河七洞沟、梅硐竹石林等景区开展“走心”的诉讼服务,护航旅游经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助力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服务长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大局。2019年以来,竹海法庭受理涉及游客、旅游企业、商户各类民商事纠纷50余件。

当好基层治理“先行军”

秉承“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理念,依托“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推动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搭建多元解纷联调平台,主动服务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构建“党政主导、非诉为主、诉非衔接”为基本框架的诉源治理新模式”,专题向党委政府汇报诉源治理工作,党组抓主责,将万人起诉变化率、矛盾纠纷增长率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立足诉讼源头,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集诉讼辅导、跨域立案、诉调对接、涉诉信访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和诉源治理平台。在经济开发区搭建“党建+审务”诉源治理工作站、在竹海景区设立“两海新区诉讼服务站”、在竹都律师事务所设立“诉讼服务站”,以党建为引领,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辅导、诉前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今年以来,诉讼案件出现负增长,诉源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建淯江和碧玉两个“无讼社区”,强化司法与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三方互动”,推动建立以社区警务室、“公调对接”调解室、司法所等共同参与的“3+N”联调工作机制,促进多元共治实质化。成立“诉讼辅导室”、“律师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工作室”、“速裁法官工作室”及“诗华调解室”,并与各镇街道网格管理中心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王燕)


 

 
责任编辑:宋雨梅